一候雁北乡,
二候鹊始巢,
三候雉始鸲.
虽说小寒时节是“进补”的最佳时期,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,一定要有的放矢。
1、食宜温,饮食切忌黏硬、生冷食物。
2、食宜杂,即食物要多样化,精粗搭配,荤素兼吃。
3、食宜苦。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,苦味食物可助心阳,减少过亢的肾水,起到养肾的功效。
食物养肾。按照老祖宗的养生理论,冬季对应的五脏是肾,属于水,而肾是广义的,不是单指身体两侧的肾脏实质,而是代表两个系统,一是生殖系统,二是泌尿系统,而且,五脏中元气是在肾中,如果一个人肾气弱,就意味着元气不足,就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,比如容易疲劳,打不起精神,腰膝酸软等,还有就是非常的怕冷,所以,冬季尤其要注意养肾,对于养肾有很多种方法。其中一种是以色补色,中医理论历来都有吃色补色,肾脏在五色中属于黑色,所以,多吃黑色的食物就有利于养肾,大自然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食物,黑色的食物也很多,比如黑豆、黑枣、黑芝麻、黑木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按照传统中医理论,滋补分为四类,即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。
1.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
如动后冒虚汗、精神疲乏,妇人子宫脱垂等体,宜用红参、红枣、白术、北芪、淮山和五味子等。
麦片粥,养心除烦。
大枣粥,可使人感觉周身温暖,精力倍增。
2.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
如头昏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色萎黄、嘴唇苍白、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,应用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胶和首乌等。
山药粥,大米烧开之后,放入2两山药,十几颗大枣,有养肾补血的功效。红薯粥,滋补肝肾。
3.补阴针对阴虚体质
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、两颊潮红、手足心热、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,宜用冬虫夏草、白参、沙参、天冬、鳖甲、龟板、白木耳等。
偏于阴气不足的食补以鸭肉、鹅肉为好。核桃粥,养阴固精。
4.补阳针对阳虚体质
如手足冰凉、怕冷、腰酸、性机能低下等体征,可选用鹿茸、杜仲、肉苁蓉、巴戟等。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、石斛、沙参、玉竹、芡实之类,配伍肉禽煲、炖汤水进补。
偏于阳虚体质者的食补以羊肉、鸡肉为好。冬季喝热粥也非常适合,如羊肉粥,以温补阳气。
素炒三丝
[配料]
干冬菇1.5两,青椒2个,胡萝卜1根,植物油、白糖、黄酒、味精、盐、水淀粉、鲜汤麻油适量。
[做法]
冬菇水发洗净,挤干水分,切成细条,胡萝卜、青椒洗净切丝。锅内放油烧热,将三丝入锅煸炒后,放黄酒、糖、再煸炒,然后加鲜汤、盐,待汤烧开后加味精,用淀粉勾芡,淋上麻油,盛入盘内即可。
[功效]
健脾化滞,润燥。
饮食禁忌:狗肉忌与绿豆,杏仁,菱角同食。
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。
小寒大寒,冷成冰团
小寒不寒,清明泥潭
小寒无雨,小暑必旱。
小寒暖,立春雪。
小寒寒,惊蛰暖。
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北风吼。
小寒胜大寒,常见不稀罕。
小寒大寒不下雪,小暑大暑田开裂。
小寒大寒寒得透,来年春天天暖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