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 5年前,由于时常感到胸闷、气短,46岁的西安市民袁小菊到医院检查。没想到,这一查,竟患了“转移性低分化型腺癌晚期”,让这个普通的家庭一下子陷入绝境。没想到,命运对她开了个残忍的玩笑。化疗三年多后,才发现当初诊断错了。她将医院起诉到法院,要求赔偿21万元,鉴定称“不属于医疗事故”。当事医院称,患者没有及时借片请专家会诊,也有过错。
得知患癌后曾想死
袁小菊1日告诉记者,2005年,她一段时间老觉得胸闷、气短,胸口也疼得厉害。2006年3月,她到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进行检查。没想到,这一查,竟得出了“转移性低分化型腺癌(原发病灶可能来自肺部)”的结果。“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,曾经想到死。”袁小菊记得很清楚,那天是2006年3月21日。
从2006年开始,袁小菊开始了她“晚期癌症患者”的治疗生涯。依据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的诊断,袁小菊入住陕西省肿瘤医院后,先后15次接受了全身化疗、胸腔穿刺抽液伴腔内灌注化疗、中药抗癌及免疫化疗、单药化疗等治疗。
袁小菊早在几年前已经下岗,2006年时,她每月仅有340多元的收入,而做一次化疗就要五六千元,加上做手术和买药,已经把全家人能借的都借遍了。袁小菊的儿子当时上大专,还想继续深造,为了母亲的病也放弃了,现在在干个体。“孩子的压力也很大,快30岁的人了,连个对象都没有。”3年多的治疗下来,这个家庭已经背负了20多万元的债务。
误诊让她痛不欲生
“知道每一次化疗对我意味着什么吗,真的是让人死去活来。”说到这里,袁小菊说,2009年3月10日,她的胸腔积水症状再次恶化,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检查时,却发现,胸腔积水脱落的细胞中,并没有查见癌细胞,而检查出了大量的间皮细胞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袁小菊拿着这张蹊跷的诊断结果到陕西省肿瘤医院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医院进行会诊。几家医院的专家得出了“‘胸水’未查见癌细胞”、“涂片见增生间皮细胞”、“考虑间皮瘤样增生”等诊断。
拿到诊断结果后,袁小菊和丈夫不敢相信,“怎么晚期癌症一下子变成了增生?”最后一次诊断是在2010年1月28日,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病例报告单上,明确写出“(胸膜)恶性间皮瘤”的字样,排除了晚期腺癌。“结核医院不负责任的一级诊断,使我延误了三年多,导致我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期,而且还花了很多冤枉钱,让我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。因为没有及时手术,使我的病情恶化,发展成弥漫性间皮瘤,这都是结核医院一级诊断所造成的。”袁小菊说自己现在痛不欲生。
鉴定称不属于医疗事故
袁小菊认为,医院的一级诊断出现错误,给她的生活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毁灭。2009年11月,袁小菊一纸诉状,将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起诉到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,要求赔偿21万元。
2010年3月2日,法院委托西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。鉴定结论为“不属于医疗事故”,鉴定书中表示,“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对患者进行的诊疗过程符合常规,诊断结果为转移性低分化型腺癌,初步明确了病变是恶性肿瘤的性质,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方向性指导。腺癌和间皮瘤在病理诊断上鉴别比较困难,胸膜穿刺的小的活检标本由于观察范围受限,诊断更加困难。”
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认为,袁小菊的病症属于疑难杂症,经几家医疗机构会诊后,对其病症尚未有定论。且在长期诊断与治疗不符的情况下,“患者盲目进行抗肿瘤治疗,并没有及时借片请专家会诊,其自身也存在明显过错。”
1日下午,记者联系该院医务科,工作人员说,在法院判决前没什么好说的。“如果病人都无法信任医生,那还能信任谁呢。”袁小菊说,自己的间皮增生现在由于延误治疗,也已发展为间皮瘤。且多次化疗造成自己白细胞减少,免疫系统也受到影响,“医院怎么能说没有责任呢。”
误诊知多少
●北京市民、42岁的栾强现在能谈笑风生了,3个月前他还以等死的心态躺在病床上。那时他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,医生估计他只剩3个月的时间。然而,别家医院做的病理报告竟然“未见恶性细胞”。最终,栾强被确诊为“自身免疫性胰腺炎”,通过对症治疗,其病情迅速恢复。当初作出胰腺癌晚期诊断的医生称,病理科的工作人员在抄录结果时抄错了。 北京晚报2月21日报道
●2008年9月,陕西渭南少妇王某被诊断为卵巢癌,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全被切除,丧失了自孕能力,但术后的再次病理切片结果却显示,她患的只是普通的炎症。医院称,误诊的原因为冰冻切片给病理师的时间太短,病理师没有充分的考虑协商余地。
华商报2008年10月报道
●深圳女子高日月2000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乳癌后,拿着病理切片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查,医院为其做了左乳切除手术。之后8年她经历了化疗、丧失劳动能力、被丈夫离弃等痛苦生活。2007年,她发现诊断其患癌的病理切片不是她的。
南方都市报2009年10月报道
一叶知秋 本期主持 谢秋莲
多少误诊可以重来
“我国门诊误诊率50%,住院误诊率30%”的说法曾在2008年成为全民热议话题。比例是不是真有这么高,无从验证。但误诊的存在,在全世界都是不争的现实,不同的,是误诊的概率和误诊发生后的应对态度和措施。误诊的原因不外两种:一种是确因疾病的复杂性和世界医疗水平的局限性,二是因为医生的责任心或个体水平的局限性。遇到第一种,患者无话可说,科学进步中总会有人付出代价。大家反感的是第二种,缺乏责任心,将甲的报告误为乙的报告,或匆匆定论,将此病诊断为彼病,更有甚者,明知误诊,为了掩盖错误一意孤行。
回到西安袁小菊女士的案例上,腺癌和间皮瘤是不是真的那么难以区分,要看业内共识,从其后其他几家医院的诊断看,其虽难,却还不足以难到成为误诊的当然理由,更不能将板子打在病人没有借片会诊身上。
生命不能重来,一定程度上掌握着病人生死的医者,必须怀戒、慎之心行事,犯了错误,则要总结教训而不是推脱。作为病人自身,面对晴天霹雳之时,换家医院再做遍检查的无奈之举恐怕也不能不做。
转自海都网